躲避球的由來
躲避球運動起源於英國,隨著歐洲移民新大陸並在l900年左右盛行於美國。l902年,日本留美歸國學人將躲避球運動引進日本,由於運動價值深受肯定,遂於1913年起被列為日本學校體育教材。臺灣因為早年受到日本統治之故,在日據時代已有躲避球運動。
臺灣光復之初民生淍敝、國家社會經濟困難,學校體育活動之推展自然難掩經費短缺之苦。 有鑑於此,當時省立臺北師範學校溫兆宗老師,在民國四十年,以臺灣北部,小學校園為主,極力倡導此項深具經濟實惠、簡單易學之躲避球運動;同時,為了推展及比賽的需要,乃將原本較具遊戲性質的躲避運動予以競技規則化。
民國四十一年,臺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躲避球錦標賽假新竹市舉行。
民國四十六年,溫兆宗教授所研訂的「躲避球手冊」
由台灣省排球協會發行,這是我國第一本躲避球規則,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大區域性的躲避球統一競技規則。
民國五十九年,連續舉辦十九屆的臺灣省國民小學躲避球錦標賽,自本年起停辦。從此,國民小學躲避球比賽由各縣市自行辦理。
民國八十年,嘉義市陳良島校長因應時宜,將躲避球規則由二十五人制修訂為二十人制,同時納入台灣省第一屆國民小學運動會比賽項目。全省性的學童躲避球比賽為躲避球運動再掀新高潮。
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台灣省第三屆國民小學運動會於嘉義市舉辦後,在國小基層體育界同聲惋惜中停辦,國民小學躲避球比賽又回復各縣市自行舉辦之情況。
就在台灣省國民小學運動會停辦的同年八月 ,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促進會主任委員黃金淵校長、競賽組長黃神祐老師,偕同臺北體專溫展洪教授、臺北縣錦和國中邱逸仁老師,應日本躲避球協會之邀請,前往日本考察觀摩由日人西山速成博士所倡導並盛行於日本、大陸天津一帶的十二人制躲避球。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日本躲避球協會應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促進會之邀,由西山逸成博士率領四人考察團,來台觀看台北縣國民小學師生躲避球錦標賽,及台灣首度辦理的十二人制躲避球比賽 (教師組)。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第一屆亞洲躲避球技術代表研討會於日本大阪舉行,遨請我方黃金淵校長、黃神祐老師,溫展洪教授出席,十二人制躲避球國際化進一步獲得確立。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及臺北縣立體育場共同舉辦臺灣省國民小學教師十二人制躲避球規則研習會,會中同時邀請臺北市、高雄市派員參加。同年十二月,黃校長因長期勞心於校務運作,及長期奔波勞力於各項體育活動,不幸積勞成疾因病逝世。
民國八十七年年底,由黃神祐老師提議,艾瑞克企業公司研發之軟式彩色躲避球問世。
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九日,「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在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於台北市成立,日本躲避球協會現任會長森喜朗先生特別指派創會理事長西山逸成博士、競技委員長村澤久雄專程來台道賀及捐贈地震慰問金,同時選出王建昌先生為創會理事長,台灣地區的躲避球運動從此宣告邁入新紀元。
茲值中華民國躲避球協會首度印行「國際躲避球規則」,發行前夕爰引數語為序,但願杜會大眾共同促成這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蓬勃發展!
資料來源:
http://studentweb.bhes.ntpc.edu.tw/92s/s870775/www/new_page_4.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